518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庶门风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5

分卷阅读275

    了,有她才有的你。”李稷说过说,也端起了酒杯。

接下来,陆呦同时敬了陆伫和孟诺,把客人敬完了,他这才离席去誊写颜彦的那两首诗词。

陆呦一走,陆端自诩为主,也端起酒杯要敬几位殿下,李稷摆摆手,“陆公,酒就罢了,今日我们几个来,一来也是为你饯行,二来,是有几句话想要叮嘱你。”

原来,李稷来之前去见过李琮了,李琮得知颜彦备酒为陆端饯行,不但请了几位皇子作陪,还请了颜芃和孟诺作陪,聪明的李琮顿时猜到颜彦是在说合陆端和孟诺了。

因为自颜彦出事以来,朝堂上的党争越发明显了,几乎陆端赞成的,孟诺就要反对,一开始颜芃还站孟诺这边,可自从颜彧和陆鸣订亲后,颜芃两不相帮了。

而陆端为四公之首,且和其中两家是姻亲,如今和徐良兴也走得比较近,因而陆端的势头是越来越旺。

可孟诺也不弱啊,他联合了尚书省的左相温文山和中书省的右相王实修,此外还有几大侯府世家,隐隐也成了气候,专门和陆端等人作对。

为此,李琮最近颇为头疼。

因为王实修和温文山本来就不赞成大周挑起战事,更别说和女真结盟了,而陆端是这场战事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之一,是李琮目前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他们反对陆端,和反对他有什么区别?

偏王实修和温文山一个管着中书省一个把着尚书省,他们两个若是联合起来反对他,李琮有时也无可奈何。

别看他是皇帝,可朝政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也是为什么他至今还没有真正和女真签署结盟协议的因由,也是陆端为何要亲赴前线巡查军情的缘故。

事实上,李琮不是没有考虑过说合说合这两人,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想到颜彦这孩子却做到他前面去了,因而,李琮再次感慨起这孩子的冰雪聪明来。

见此,李琮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记得颜彦是极力反对大周和女真联盟的,既然父皇承认颜彦聪明,为何在这件事不肯听从颜彦的提议呢?



------------

第二百九十章、阻力

李稷把李琮问住了。

事实上,李琮一开始的确是听进了颜彦的建议,觉得大周不要轻易下决定,可见过女真的特使之后,因着女真开出的条件太过诱人,女真不但答应归还燕云十六州,还答应把辽西以南的部分平原送给大周。

李琮确实动心了。

而李琮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没有做出决定,是因为他在等辽国的特使,可谁知快半年过去了,辽国那边除了年前打发特使送了一点年礼来,别的动静皆无,李琮这才下定决心派陆端先去北地视察一下军情,同时也正式接触一下女真可汗和辽国皇帝。

而李稷听了父皇的话之后,也萌生了一个念头,他也想亲自去北地看看,亲自去接触女真和辽国皇帝,他想亲自判断一下哪个更有诚意些。

李琮自然不肯让太子去冒这个风险,可李稷说,不管是太祖还是太宗皇帝都曾经征战过沙场,再后来的高宗皇帝还曾经御驾亲征呢,大周的江山是他们一寸一寸打下来的,因而他作为未来的继承者,也有责任让大周的版图扩大些。

其实也不叫扩大,只是把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拿回来。

不得不说,李稷的回答打动了李琮,李琮想的是,若太子有了军功,将来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肯定要比现在大多了,至少不会像他这么受掣肘。

当然了,令李琮念念不忘的是燕云十六州,所以,他默许了太子的提议,左右这一趟只是去视察,不是真正的参战,因而安全问题应该不大。

陆端一听太子有话要嘱咐,忙放下筷子,两手做了个揖礼,“太子有话请讲。”

“是这样的,父皇准许我和陆公一起去北地巡视,这一路还请陆公不吝赐教。”李稷也回了对方一个礼。

“什么?”陆端惊得差点掉了下巴。

在座的其他几个人也同样大吃了一惊。

“太子哥哥,这是什么时候决定的?”李穑也不贪吃了,放下了筷子。

“大哥,我陪你去吧。”李穗说道,李稹也当即表态要一同陪着。

“好了,你们都别胡闹了,我一个人去,你们留在京城辅佐父皇。”李稷摇摇头。

“可太子嫂嫂还有两个月就要生孩子了,不如你留下来,我替你去。”李穗说道。

“回太子殿下和几位殿下,以臣的意思,太子殿下也不用去冒这个风险,臣。。。”陆端显然也不想带这么一个累赘上路。

“陆公,我年轻没有什么资历,跟着陆公去历练历练也好,这样的机会寻常想求还求不来呢。还请陆公不要推辞,我敬陆公一杯。”李稷说完亲自给陆端倒上了酒。

陆端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太子,臣说一句话,您这千金之躯前去北地,委实太冒险了,臣的意思是,陆公这一趟还得去见女真的可汗,万一对方知道您的身份把您扣住了,这后果陆公也兜不住啊。”颜芃见陆端垂下头了,只得开口劝道。

“是啊,太子,陆公也是为你的安全计,你跟着他只会令他畏手畏脚,会影响他的决策。”孟诺也忍不住为陆端说了句话。

凭心而论,换做是他自己,他也不愿意带着太子同行,责任太大。

“这样啊,不如我去见见彦儿meimei,听听她的想法。”李稷略略思索了一下,回道。

他不是没想到过自己会给陆端带去困扰,但他没想到阻力会这么大,在座的三位武将竟然都不赞成他前往,因而李稷有点迟疑了。

他的本意确实是想跟着去长长见识,顺带也历练历练自己,最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而不是坐在京城把大周的命运交给一个外人。

当然了,说外人有点过了,毕竟陆端是大周的重臣,也曾经为大周的安危立下过汗马功劳。

可李稷不知为什么,就是对颜彦有一种莫名的信任,他一直忘不了颜彦听说大周决定和女真结盟时眼睛里流露出的失望和忧虑。

因而,他才决定要舍身冒一次险,希望自己的涉险可以为大周换来一个正确的决策。